低空经济热潮涌动:飞行汽车加速启航,基建短板待补
低空经济热潮涌动:飞行汽车加速启航,基建短板待补

近日,低空经济领域利好消息频传。从地方产业规划到资本涌入,从政策落地到商业化试点,一系列动态预示着这片新兴蓝海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安全标准缺失等问题,也成为行业迈向大规模商用的关键挑战。
政策资本双轮驱动,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地方政府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国超 60 个城市已出台扶持政策,合肥、广州、北京经开区等地率先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合肥依托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将飞行报审周期从 5 - 7 天压缩至 1 天,吸引 200 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广州凭借 4200 多家低空经济企业,在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北京经开区规划 2500 亩空天街区,布局载人倾转旋翼飞机研发。四川更提出 “多地协同” 战略,计划 2026 年培育 10 家领军企业,打造 500 亿元产业生态圈。
资本的嗅觉同样敏锐。小鹏汇天获 5 家银行 12.6 亿元银团贷款,创全球飞行汽车生产融资规模之最;3 月低空经济领域 18 起融资事件、14.13 亿元资金注入,彰显市场热度。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下,中国民航局颁发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标志着低空载人时代正式开启,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2035 年突破 3.5 万亿元。
飞行汽车与 eVTOL 加速商业化
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赛道,飞行汽车与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进入商业化冲刺阶段。小鹏汇天规划在海南建设 40 个飞行营地,其分体式飞行汽车续航 25 分钟,累计预订超 4000 辆,2026 年将实现交付;广汽高域科技的复合翼飞行汽车低空续航 200 公里,未来搭载全固态电池后有望突破 400 公里。
eVTOL 领域同样动作频频。沃飞长空 AE200 完成试飞,计划 2026 年取证、2027 年量产;亿航智能已获四项运营资质,其 EH216 - S 机型单次飞行成本降至 500 元以内,并与印尼达成 100 架预订单;峰飞航空汉阳总装基地将于 2025 年 12 月投产,规划年产能 500 架。多家企业瞄准未来 3 年取证节点,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成发展瓶颈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仍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难题。截至 2024 年底,国内 400 余个通用航空机场仅为美国的 2.2%,且近四成以传统跑道型为主,难以满足新型飞行器起降需求。审批流程复杂、通信基站覆盖率不足、雷达监视成本高昂等问题,制约着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行业标准缺失同样亟待解决。起降场站设计、充电设施布局、安全认证等数十项核心标准尚未统一,导致跨区域飞行受阻。此外,三维高精地图更新缓慢、通信网络覆盖不足,以及监管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也对产业规范化发展形成挑战。
专家指出,完善标准体系是破局关键。需分层次制定技术标准,优先填补基础设施领域空白,并通过行业标准、团体标准逐步向国家标准过渡。同时,强化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利用数字孪生、多模态传感器等技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低空经济的发展浪潮已至,随着政策、资本与技术的持续发力,飞行汽车与 eVTOL 有望在解决基建短板后,真正实现 “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开辟全新维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