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绩单”出炉:创新“浓度”高回报能力强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沪深北交易所数据统计,截至4月30日,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共计有541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约72万亿元。
2024年,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有力支撑下,A股上市公司业绩整体稳中有进,上市公司结构不断优化,回报能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整体业绩稳中有进
2024年度,A股上市公司业绩稳中有进。
从板块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科创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21.70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以下简称“深市”)上市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82万亿元;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265家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808.45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6.82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
从上市公司结构来看,近十年,沪市主板市值领军行业逐步由金融、能源等传统产业转向汽车、医药生物等多元新兴产业。科创板公司以点带面、稳链强链,引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创新医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市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实现跨越性突破。
以旧换新政策发力,汽车、家电、数码产品迎来“焕新潮”。沪市家电行业全年净利润增长5%,其中四季度净利润增长16%。深市大消费行业合计营业收入56831.01亿元,同比增长3.75%;净利润3264.57亿元,同比增长17.62%。
从盈利情况来看,沪市主板公司净利润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9%;科创板公司全年共实现净利润475.23亿元,五成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深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8064.47亿元。北交所上市公司全年共实现净利润110.30亿元,其中有225家公司实现盈利。
研发投入强度增加
2024年,A股公司研发投入力度继续增强,进一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丰硕。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规模再超万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近四成。其中,沪市主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合计约92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创新投入带动业绩和估值增长,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超10亿元、复合增速高于5%的沪市主板公司,2024年平均净利润增速较主板实体企业整体水平分别高出3.6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
深市公司研发投入也持续攀升,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超过7600亿元。其中,创业板公司合计研发投入2036.84亿元,31.10%的公司连续两年研发强度超5%。
北交所2024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超91亿元,其中六成以上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连续3年增长,2024年研发强度达5.04%。截至2024年末,北交所公司专利总数达2.69万项,同比增长8.64%,其中发明专利数量近7000项,同比增长21.86%。
此外,上市公司自主可控水平稳步提升。以科创板公司为例,上市公司加快推进进口替代和国际首创,带动行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质的飞跃。据统计,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发投入强度增加,也意味着上市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创新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任声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提升经营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也有助于发挥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改善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
一年多次分红成亮点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直接回报,也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与投资价值的关键指标。
分红规模再创新高,一年多次分红成亮点。2024年,沪市主板共1259家公司宣布现金分红,占盈利公司的比例达93%;分红总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超六成科创板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总额达386.82亿元。
深市1884家公司披露年度分红预案,金额合计4308.29亿元,叠加前期中期分红等,已披露年报公司2024年共计分红5789.55亿元,同比增长14.97%。
北交所超九成盈利公司披露分红预案,叠加中期分红,2024年共计分红金额59.68亿元,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43%。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分红在提升投资者信心、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资金流动、提高公司形象等各个方面都有积极意义。这些分红行为增加了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对于增强市场吸引力、促进资金流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出口含“新”量更足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同比增长7.3%,实体上市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达14.3%,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
A股上市公司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全年实现海外收入6.09万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非美出口占比超八成,同比呈现上升趋势,东盟、非洲等成为重要出口目的地。
深市2007家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2%。出口导向型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合计1229.96亿元,同比增长26.36%。
出口含“新”量更足。以沪市主板为例,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高科技属性产品加速出海,带动电子、汽车、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行业海外收入增长分别达15%、10%、9%、7%。
高附加值产品在全球市场加速渗透。例如,科创板公司境外销售毛利率中位数达到40.8%,37家公司产品在出货量、市占率、销售额等方面位列所在领域全球第一,58家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家创新药企业通过对外授权形式将创新药海外权益授予境外企业,在技术领域输出全球影响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