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白鹿网 -> 互联频道

“四十”真奇妙——读《四十无畏》有感

发布时间:2025-05-05 17:15   来源:光明网   阅读量:16919   

编者按:

进入五月,民建石景山区工委将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届时邀请作家、书评人、学者与会员一起分享写书、读书、藏书、爱书的乐趣,“读书沙龙”也欢迎长期默默关注、支持、帮助区工委成长的朋友们继续眷顾我们,我们将提前预告每一期的时间、地点、分享人的信息。该篇书评的作者和所评书的作者都是石景山民建会员,以此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会员和石景山民建的朋友们参与我们的读书之旅。

汪礼俊

从电子时代,到信息化时代;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当下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书”好像与我渐行渐远,更是“渐无书”,因为距上次的观后感已经过去整整20年了。《四十无畏》的作者是我的同仁,也是我的好朋友,她出书,激起我那年那月曾经的对书的欲望。

实际上,这本《四十无畏》我粗读都算不上,主要是题材的缘故,但还是忍不住提笔,致敬作者!

好多年前,读了点有关“四十”的文章,古代的、近代、现代的,文人骚客,都喜欢写四十岁这个节点。孔老夫子说:“四十而不惑”,我看未必真,否则那么多名士大家为何会跟这个时间段“过不去”呢?你比如杜甫“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的烦恼;白居易“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的哀怨;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和憧憬。

到了近代,鲁迅在四十岁那年,年头创作了《故乡》,年尾写了《阿Q正传》,祥林嫂、阿Q一女一男的悲惨命运是不是照进了大文豪的心境?至于钱玄同说:“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这样的极端,也大可不必,否则也不会有在《语丝周刊》上做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的尴尬了。写四十岁最带劲儿的当属胡适的《四十自述》了,字里行间淡定从容,可谓情真意切,那是完全看不出胡博士四十岁的1931年,是他人生最低谷时。

进入当代,孔夫子的后人写过《四十不坏》,一时洛阳纸贵,而自媒体大V写的《四十不惑》虽然没读过,字面意思应归类心灵鸡汤。布拉布拉,四十岁很神奇,正如跃燕描写的这三位四十岁的女性大起大落的帝都人生,从这点来看,《四十无畏》这个书名恐怕是整部书最大的亮点,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进化的真实写照。

《四十无畏》作者:王跃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