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白鹿网 -> 娱乐频道

许鞍华:拍自己喜欢的电影,不用“装模作样”

发布时间:2021-10-28 01:23   来源:中新网   阅读量:12082   

《第一炉香》上映时褒贬不一,自传体纪录片好评如潮。看许鞍华70后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没必要“装”。

从早期的《客途秋恨》 《女人,四十》到后来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桃姐》,许鞍华最好的电影几乎都是现实题材,她对真实的味道有着精准的把握。她非常善于通过简单朴素的镜头表达强烈的情感,在记录市民琐事的烟火中表现出人道关怀,这也是许鞍华的力量所在。然而,由张爱玲执导的许鞍华《明月几时有》自10月22日上映以来,好评如潮。至于为什么这么喜欢改编张爱玲的作品,她说,在对生活质感的理解上,她和张爱玲分享了很多感受,因为她从来没有拍过浪漫的电影,她想弥补这一次的遗憾。

创造的起源

作为第二代移民,香港是许鞍华创造的基础。在她的半自传体作品《第一炉香》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昏暗的下午,她的小孙女(带着许鞍华自己的影子)背诵了《客途秋恨》,她的祖父激动地把她抱在沙发上。“如果你经常学习,你不会忘记你的书;好医生为人民服务。”这两条线就像是从思想和地域方面总结了她的创作根源。上世纪90年代,她觉得自己很难再有所突破,一方面是不愿意离开香港尝试商业制作,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叙事水平取决于故事,希望有过瘾的故事发生,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拍摄,但让她觉得过瘾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少。她曾这样定义自己的能力,“我猜我是排在香港前十的导演,但不是世界前十”。她在奖项上从来不功利。或许正因为如此,她的个人和作品受到了各种电影节和颁奖典礼的青睐。202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授予她终身成就奖。有人评论说,如果许鞍华出去拍一些外语片,她的成就和知名度会更高。许鞍华对此回应称,没有必要拍电影。她始终是一个本土化的导演,她的作品总是在她熟悉的语境中讲述故事。

许鞍华最好的作品几乎都是关于现实的。即使是那些商业作品,她对人物状态和生活场景的描绘也非常贴心。比如《乌衣巷》、《极道追踪》等不太出名的作品,年轻人的品味和城市感,她都做得不错。然而,在脱离现实的文学作品改编中,她几乎失败了。从《幽灵人间》、《江南书剑情》这两部有大量资源支撑、拍摄过程相对任性的作品,到《戈壁恩仇录》这一部权衡各种利益的纠结作品(改编自海燕同名小说),市场和口碑都不如预期。仔细看这些剧,还是能感受到许鞍华的味道和表现力,但在改编的作品中,这些只是点缀,原著依然占主导地位。在她的价值序列中,这类作品的原创表达远远大于她的个人创作。她通常呈现不同的理解,所以她从不逾越文本。

直面质疑。

张爱玲作品《玉观音》的三次改编离读者最远。

许鞍华对张爱玲作品的三次改编都不成功。。前两部分是1984年发布的《第一炉香》和1997年发布的《倾城之恋》。然而这次执导的《半生缘》却是最不如意的。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到上映就被外界诟病,之后上映后全民吐槽。这部电影受到了比前两部更严厉的批评,成为许鞍华最“令人讨厌”的作品。许鞍华曾在一次采访中自嘲。香港很多想拍张爱玲的导演都恨自己,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让这个女人拍。还有更不友好的问题。为什么许鞍华一直拍不好张爱玲?许灿安化读张爱玲?

《第一炉香》,她分析了自己喜欢张爱玲的原因。“我无法解释张爱玲为什么受我们这一代导演的欢迎。这是一种文化现象。也许上海很像40年代的香港,我们其实可以认同她所面对的。”。张爱玲的小说有时会停留在心理活动和生活细节上,许鞍华的电影也非常注重环境氛围和生活质感的表达。在这一点上,他们有共同点。许鞍华之所以拍不好张爱玲,最重要的原因是她不够坚定。张爱玲可以冷眼对待世俗的欲望,但许鞍华不行。《103010》是三部改编作品中比较成功的一部,也是许鞍华温情最明显的体现。她写剧本的时候,一直希望没那么好,朱(葛优饰)没那么差。坦白说,我处理不好两个人的强奸镜头,最后在电影中,我用一个遥远的中间场景拍摄了两个人的影子。

改编自张爱玲作品的成功电影有很多,如李安导演的《许鞍华说许鞍华》、关导演的《半生缘》(1994)。《色,戒》和《红玫瑰与白玫瑰》故事是由欲望驱动的,而许鞍华的电影是由情感驱动的。实力已经相差太多了。在许鞍华眼里,萧红是欲望的,而张爱玲不是。拍摄《色,戒》的时候,她在采访中谈到了萧红,她的话是尊重,而张爱玲对她比较理解。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最大最稳的槽点是桑德拉,应该是许鞍华所有电影中女主角选择最差的。观众质疑她的选角眼光,

其实许鞍华在这部作品之前,非常擅长挑选演员,很多女演员在她的电影里获得表演类奖项,在香港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黄金年代,偶像级女明星多在她作品里留下了不同于过去的角色形象,如李丽珍、钟楚红、梅艳芳、林青霞、周慧敏等。许鞍华表示拍《第一炉香》是因为自己没有拍过爱情片,想弥补遗憾。事实上,早年间像她执导的《今夜星光灿烂》、《得闲炒饭》(2010年)等电影是不乏爱情片特质的,只是爱情在这些电影里,是时代变迁的显影和痕迹。她把《第一炉香》当作第一部真正的爱情电影来拍,首先便是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现实视角,而小说里无处不在的欺骗与算计,又将爱情里的不堪和盘托出,这些注定与人们对爱情片的期待有很大距离。《第一炉香》是许鞍华在文本上最贴近张爱玲的一次,但从结果上来看,这又是她离张爱玲读者,离自己影迷最远的一次。

化繁为简

希望为底层“人物”作传 作为导演单纯不抱团

许鞍华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矛盾感,但不是主流与非主流,文艺与商业的这种对立,是她始终有极其个人化的创作方向,同时这种创作方向又能兼容所有电影潮流,因此她的创作从没有间断过,且几乎在她的各个年龄阶段都有过上乘之作。她拍电影一直是妥协的姿态,预算都按最低标准来做,只要有机会能拍就好,没有电影可拍,就拍纪录片、电视电影,同时,她又非常强硬,可以因陋就简,但不随行就市。

今年许鞍华74岁,一年里经历了评论的两极,文念中拍摄许鞍华的纪录片《好好拍电影》好评如潮,人们觉得她很用心拍电影,《第一炉香》上映后,人们又以群嘲这部电影为乐。其实无论我们怎么评价许鞍华的电影,我们都不应该忽略,她还在拍电影,拍她自己喜欢的电影,这是绝大多数导演做不到的。由许鞍华导演,王安忆编剧,马思纯,俞飞鸿,彭于晏主演,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第一炉香》22日在此间公映,口碑尚待考评,而热度已经爆表。人到这个年纪,也不需要迎合外界背叛自己,就像她在描述自己的阅读趣味时说道,“我已经老了,不需要装模作样”。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