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白鹿网 -> 新闻频道

《住房租赁条例》拓展长租企业专业化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25-07-23 09:08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8458   

7月21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国家级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发布,将于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条例》的出台不仅意味着更严格的监管和更高的标准,同时也释放了积极信号: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多元化渠道盘活存量资产、提升服务品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朝着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鼓励多渠道盘活存量资产

《条例》第五条明确,“国家鼓励居民家庭将自有房源用于租赁,支持企业盘活改造老旧厂房、商业办公用房、自持商品住房等用于租赁,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这被业界认为是“存量时代”背景下政策引导市场提质扩容的关键信号。

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场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两年来,部分城市在“非居改租”“收储转租”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既增加了租赁住房供给,又有效盘活了企业存量低效资产。然而,当前“非居改租”仍面临改造成本高、用地性质或物业用途变更难、消防报批难等问题,而《条例》的落地有望推动这一供给路径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已率先行动,盘活存量物业成为趋势所在。例如,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更新盘活自有存量低效物业,打造了自助型长租公寓“侨·遇”,开业首月出租率即突破95%;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将旧厂房改造为科技产业园区,实现产值显著提升。

“过去部分长租企业的扩张依赖于重资产投入,如今在政策引导下,‘以改促租’成为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重要方向。”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推动长租行业专业化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条例》对租赁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严跃进表示,《条例》多处提及住房租赁企业,明确了企业需具备相应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和内部制度。《条例》还首次要求从事转租经营的企业设立专门的租赁资金监管账户,持续加强监管。这意味着,住房租赁企业未来不仅要做大规模,更要做深服务。随着《条例》的实施,企业须在信息安全、客户服务、合同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质量,同时探索轻资产、平台化路径,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机构化发展角度看,我国租赁企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份,全国TOP30住房租赁企业累计开业房源达135.9万间,但占整体市场份额仍然较低,行业仍处于从分散向集中、从粗放向专业演进的过渡期。

“未来政策有望继续从财政金融、市场培育、‘非居改租’等角度加大住房租赁政策支持力度,并结合公积金、人才人口等方面,对供需两端政策进行持续优化。”上述不愿具名的市场人士表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