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一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双增
5月9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召开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根据最新业绩报告,中芯国际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
在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目前市场虽然出现了很多新因素,但基本面与一季度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客户都在沉着应对,公司产能利用率也继续保持饱满状态。公司已经看到了各行业包括工业和汽车领域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更多的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市场。
2025年一季度,受益于国际形势变化引起的客户提拉出货、国内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的大宗类产品需求的上升以及工业与汽车产业的触底补货,中芯国际多项财务指标保持增长。
财报显示,一季度,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为89.6%,上年同期为80.8%。公司在该季度共销售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晶圆229.2153万片。
按晶圆尺寸分类,一季度,中芯国际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为78.1%,8英寸晶圆收入占比为21.9%。
从应用分类来看,一季度,智能手机、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收入占比分别为24.2%、17.3%、40.6%、8.3%、9.6%。其中,工业与汽车收入占比提升显著。赵海军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主要客户在汽车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公司过去几年加大对汽车电子平台的投入和重点布局,公司车规产品的出货量稳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管理层曾透露,其正在将部分产品平台向汽车产品进行验证。公司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升级平台、逐步上量,并预计未来仅汽车类产品销售额占比能够提升至10%。
此外,从各地区的营收贡献占比来看,一季度,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为84.3%,美国市场的占比增长至12.6%,欧亚市场占比为3.1%。
与此同时,中芯国际给出的2025年二季度收入指引为环比下降4%到6%,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
对此,赵海军解释称,该指引由于消费电子客户提前拉货周期结束,以及新增产能带来的折旧压力。
中芯国际管理层认为,下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会提升应变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最主要还是保持定力,做好本业,做好当下。
在业绩说明会上,多位投资者关注关税对于中芯国际乃至半导体行业后续表现的影响。赵海军回应称,中芯国际进行内部测算,并与供应商、国内外客户深入交流,结论是实际对行业的直接影响非常小,影响小过一个百分点。半导体代工行业在采购层面可以吸收掉关税影响。
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除了人工智能行业继续高速成长外,市场各应用领域需求持平或温和增长。外部环境给2025年下半年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同业竞争也愈演愈烈。据此,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中芯国际此前给出的2025年指引为: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2024年持平。
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重申,中芯国际不会主动降价去争取订单。但如果客户的市场份额出现丢失,中芯国际也会直面价格竞争,跟客户一起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成熟制程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力,先进制程仍在追赶。随着自主创新不断增强,中国会追上全球先进制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